轻便,所拍即所得,这就是拍立得的乐趣和意义吧。
路过武康大楼,不是被意料之中的人山人海惊到,而是在街头巷尾,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留影拍照时,其中不少人手里端着的是一台拍立得。
还以为,在手机数码摄影的时代,这玩意儿早就销声匿迹了。胶片时代,照相是个大项目。像许鞍华电影《半生缘》里,世均、曼桢和叔惠三个年轻人,揣着一台相机,逛公园走一路拍一路,那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财力。况且,拍完也要等这一卷底片冲洗出来,才能得见真容。但有了拍立得,一按快门就省去了等待的时间——便捷。
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它,还是小学生的我,在少年宫参加活动,碰到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对着我一脸慈母笑,突然端起胸前一台“怪”相机,冲我来了一张。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只见相机底部慢慢吐出一张白底纸片,中间方块还是模糊一片。友人用指尖提起纸片,迎风晃了又晃,原来模糊的区域,逐渐显出影像,开始还是个轮廓,不一会儿就能看到,那是一个中国孩子,纯真灿烂的笑脸。1907年,上海汇中饭店安装了两部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梯。当时的上海人,第一次看到电梯门开关之际竟能大变活人,也是弹眼落睛的。我猜,那种震惊的表情,应该和我平生第一次见证拍立得的神迹,相差仿佛。
后来,普及了数码相机,算是高科技下放民间。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我居然也爱上了拍照。而且,有种古怪的执着——除了调下色,不裁剪不修图。这份“执着”,源于一位很有名的摄影师跟我分享的经验。他是中国第一批商业摄影师里的佼佼者,很多年前,我有幸和他共同完成了一个商业拍摄项目。说是共同完成,其实,我主要负责打杂:帮着搬设备,清理拍摄区域,诸如此类。看我对他的“长枪大炮”一脸好奇,会和我聊点摄影。让我记忆最深刻的那一句就是:拍出来的片,别修图别裁剪,要的就是那一瞬间原汁原味的永恒。
要满足这要求,拍立得当然最合适。特点就是一按快门,独此一份!数码时代,遵循不修不裁的拍摄原则,就显得保守而僵化了。打开某些社交软件,满屏“美图”,甚至连“模特”的长相都大同小异。和朋友约饭,饭店有一风景绝佳的庭院,秋风拂过树梢,一片片黄叶落下。朋友说,快来按几张照片。于是不急点菜,她造型摆好,我则一通拍。好不容易拍完,朋友却一直拿手机在修图:什么拉长腿、肤色提亮之类的,已属基本操作。最厉害是有闲人成了背景,她竟可以把此人从照片里抹去……两小时的相聚,一半时间在拍照修图中无声逝去。老实说,最后的成品,好看是不错,但还是一眼假,像极了小商品市场卖的那些廉价首饰。卖家陈列这些首饰的时候,会打上晃眼的灯光。我想告诉她,有一种相机叫拍立得——按动一次快门,就出那么一张相片,不能修,不能裁,拍好了,真实又灵动,满满一张生活的色彩。
曾经停产的拍立得相纸,在近几年又复活了。我也去买了一台“童年的记忆”,不贵,入门级。轻便,所拍即所得,不能修不能裁。它让拍照又回到了记录生活永恒瞬间的“正轨”,就像陈奕迅在《沙龙》里唱过的:捉紧/生命浓度/坦白流露/感情和态度;留下浮光掠影飞舞。我想,这就是拍立得的乐趣和意义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