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20日,上汽大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
对上汽大众来说,1991年是发展历程的一条分界线。1991年以前,上汽大众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先锋,经历了六年谈判,突破合资法壁垒,成为首家合资车企。后来,又在国产化上遇到难题,步步为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1990年国产化率达到60%后,上汽大众摆脱了进口的桎梏,带动零部件体系共同发展。在此之后,扩张产能成为上汽大众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进行的动作。
在懵懂的90年代的汽车行业,即便企业对规模效应的认知尚未像今天一样清晰,但上汽大众仍然敏锐地察觉到了产能扩张的必要性——上规模,占领市场!以八五计划为契机,上海汽车厂被合并到上汽大众,用两年时间进行了扩建改造,面目一新,成为上汽大众的汽车二厂。
1995年4月20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暨汽车二厂全面竣工投产庆祝大会召开,这标志着上汽大众全面形成了年产20万辆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上汽大众和德国大众联合开发的新车型——桑塔纳2000,也在此时批量投产并正式推向市场。自此,上汽大众坐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开启了崭新的汽车制造规模化时代,一度坐上中国销量最高的合资品牌宝座。
扩产再扩产,划时代的一笔
1995年4月20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暨汽车二厂全面竣工投产庆祝大会召开。对上汽大众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标志中国首家合资车企形成了真正的强大生产体系,具备了批量制造能力。在实现国产化之后,拥有了快速生产,在全国市场全面销售汽车产品的供应底气。
在这一刻到来之前,上汽大众的扩产其实还有不少曲折的故事。
时间回到1990年4月18日,上汽大众庆祝建厂5周年,国产化率达到60%的那一刻。彼时,上汽大众建成年产能6万辆,但合同里写的却是年产3万辆规模,对外报道的却是3万辆。怎么回事?
实际上,这可能是中国汽车合资公司第一次认识到规模效应的力量,并为规模化而顶着巨大风险付诸努力的典型事件。
根据上汽大众第二任总经理王荣钧的回忆,1987年春,德国人提出,只要增加不到10%的投资,3万辆产能就能变成6万辆。不过,要达到6万辆,上汽大众必须暂停正在进行的技术改造,重新进行规划设计。
1987年的上汽大众,尚且处于国产化进程之中。国产两年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只有2.7%,1987年也仅达到12.6%,与中德双方签订的七年时间表,即到1993年达到80%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这种情况下,上汽大众如果不经过报批,私自改变计划,又拖延了建设进度,将会遭到各方面的怪罪。
不过,上汽大众没有就此错过这个投资增加10%,就能产能翻番的机会。“如果北京追究责任,一切由我们上汽大众自己承担,与市政府无关。”王荣钧说道。于是,上汽大众执管会决定下来,要扩张到6万辆规模。
在巨大的政治风险下,上汽大众完成了这一次锐意进取的革新。但这只是上规模的第一次行动,提升到6万辆只是开始。“别说是5万辆,我看搞30万也可以。”1991年2月,小平同志视察上汽大众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产能扩张的方向。看着一辆辆簇新闪亮的桑塔纳从电脑控制的生产线上开下来,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生产汽车还会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
不过,再扩产计划并非一帆风顺。在八五计划拟定的时候,也有挫折出现。“有的领导想以上海汽车厂为基础,再找一家美国公司搞合资。”王荣钧回忆到当时的场景,针对在上汽大众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还是再搞一个轿车的合资厂这个问题,领导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但上汽大众扩产是众望所归,最终在多方努力下,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正确的决断:把上海汽车厂合并到上汽大众,利用上海汽车厂的地盘和人力资源,进行改造和扩建。1992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八五”期间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汽大众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20万产能加持,桑塔纳2000横空出世
在上汽大众产能再扩张的过程中,新一代桑塔纳轿车的开发也提上了日程。1991年10月20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十四次董事会议达成协议,增加投资25亿元和注册资本8.5亿元,以适应发展轿车生产大项目的需要。与此同时,还决定了由上汽大众、大众汽车公司和巴西拉美汽车公司联合开发新一代桑塔纳轿车。
1992年,上汽大众和德国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的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人参与开发的第一个车型。该款车型基于巴西版的Quantum“宽腾”原型车上重新设计了底盘轴距,比普通桑塔纳增长了108mm,同时还加大车身离地间隙和加大了后座的空间而得来。与桑塔纳轿车相比,其外形更加饱满,鲜明流畅,性能提高。
从开发到上市,桑塔纳2000只花了三年时间。1995年4月20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暨汽车二厂全面竣工投产庆祝大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上汽大众全面形成了年产20万辆的生产能力,更宣布桑塔纳2000批量投产并正式将其推向市场。
作为一款高品质商务轿车,桑塔纳2000在90年代有着极致的吸引力。此外,上汽大众年产20万辆的产能,亦助力其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务及商务车市场。到1997年,桑塔纳系列轿车产量达23万辆,同比增长15%,累计生产轿车97.3万辆,均创中国轿车工业年产量和累计产量的新记录。
在那些尚未引进加长版帕萨特,车型单一的岁月里,是普桑和桑塔纳2000为上汽大众夺得了天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个成体系的生产能力尚未普及的年代,是上汽大众凭借高瞻远瞩的企业战略,勇于扩产、敢为人先,促成产能规模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为中国汽车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全球汽车行业深刻演进的今天,上汽大众仍然秉持着90年代的企业精神,延续创新、勇敢、果断的企业精神,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继续引领行业变革,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历史精神,为上汽大众带来的转型底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