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9日,上汽大众举行二十年庆典
二十岁,往往是一个变革的年龄。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举办“及冠”之礼,代表长大成人。在思潮先进的现代,二十岁也往往被视作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年龄。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前二十年是在迷茫、懵懂中成长,在鲜花与掌声中赢得荣誉,那么在二十岁之后,企业往往会面临真正残酷的社会现实,完成一次自我变革。
2004年10月29日,上汽大众举行二十年庆典之时,正是其开启变革管理的序章。在前二十年,上汽大众以中国首家合资车企的身份,稳坐国内销量榜首,凭借桑塔纳、帕萨特等经典车型称霸车市,风头无两。而在20岁之后,面临着跨国车企进军中国市场的残酷竞争,上汽大众又亲自动刀刮骨疗伤,以产销一体化开头,启动了一场自我革新。
回首上汽大众20周岁那年,那份激荡历历在目。
车市风云变幻,启动首次转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喜讯频传,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东方大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再也停不下了,也意味着国内的各级消费市场将迎来来自全世界的参与者。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
当时还是蓝海的中国汽车市场,在这时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上汽大众成功的合资经验在前,众多跨国巨头疯狂涌入中国,迅速改写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在大街小巷,除了曾经一家独大的上汽大众,本田、现代、通用等品牌也纷纷亮相。
在多家跨国车企的加持下,中国汽车市场自中国入世后增幅连续3年保持50%以上,火爆到近乎疯狂。此时,上汽大众在售的车已有桑塔纳、帕萨特、Polo等,这些车型名噪一时、销量火爆。凭借着先发优势,上汽大众在“群雄环伺”的市场环境中仍然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直到2004年到来,上汽大众迎来了20岁生日,中国车市也迎来了首次增速回落,增幅由上一年的70%回落至13.7%。在此情况下,中国车市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价格战。数据显示,2003年-2005年,上汽大众分别实现了39.6万辆、35.5万辆、28.7万辆的销量,一路下滑。
市场,正在逼着这家在华成立20年的合资车企转型变革。上汽大众果断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启动了历史上的首次转型。
实现产销一体化,冠军信心重燃
2005年是上汽大众调整转型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上汽大众迈出了调整转型的第一步。年初,上汽大众确立了“坚持市场和客户导向,以降低成本为核心战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市场营销、产品开发、降低成本、业务流程再造等实施了一系列调整策略。
产销模式改革,是上汽大众动的第一个刀子。当时,上汽大众车型的生产、销售分别由两家相对独立的合资公司来管理,这带来了一系列弊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生产方与销售方在很多问题上开始出现意见分歧,最终导致市场决策缓慢,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
并且,产销分离的营销体系下,造车的不了解市场,卖车的又不了解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再好也很难卖得好。况且,上汽大众虽然拥有中国最早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却没有顺应时代变革,很多人只习惯搞批发,面对私人用户不会卖车。
因此,产销一体化势在必行。在严峻的转型形式下,上汽大众果断重新规划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产销一体化变革。在此过程中,上汽大众不仅改变了生产管理与营销系统的衔接方式,还整合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果断的变革很快取得成效。2004年以来,上汽大众年销量始终稳居全国前三甲,2015-2017年更是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销冠。这归功于上汽大众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持续探索先进、自主的造车技术,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断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并且,顺利的转型离不开上汽大众敢为人先、创新引领的企业精神。上汽大众始终位于变革启新的第一线,目前在不断推动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智能驾驶技术、互联网连接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提供更智能、便捷和可持续的出行解决方案。在历史经验教训之中炼造而成的企业精神,引领着上汽大众在中国车市的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